51选校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之需要和动机

51选校 阅读38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从小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之一,就是了解何为人的需要和动机,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意识到的缺失而产生一种不满足之感被体验者,是个体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一种心理状态。

需要表现为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如“口渴”是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中水分的缺乏引起,并指向水,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寻找水源。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缺乏他人关爱引起,并指向他人,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寻求友情。

需要的种类

    按起源,需要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自然需要(生物需要)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反映人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社会文化需要包括劳动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反映人类社会的要求。

需要动机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在基础。当某种需要没有被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如饥饿时寻找食物,热的时候寻找凉爽的地方,孤独的时候寻找朋友。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需要可以分为各种等级(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即抱负),反映不同人的不同要求。此外双因素理论把马斯洛提出的前两种需要称为保健因素,后三种需要称为激励因素。

马斯洛基于自己的研究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的需要层次,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去追求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我国,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告诉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孩子的行为,从不关心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更无法做出合理的引导。这样做的结果,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扭曲,等孩子长大了,发现孩子叛逆、性格古怪,却不知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孩子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经验,价值观亦未成熟,但也有他自己的需求和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和行为动机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亦是如此。长得高的孩子,将来未必就能当篮球运动员;唱歌好的孩子,将来未必会是歌手;读书好的孩子,将来未必能当科学家……

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的天赋或者父母的要求未必就是孩子以后最好的职业选择。只有将孩子的天赋、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辅助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自己的选择,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