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选校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培养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51选校 阅读345

  新高考改革的迫近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涯规划对中学生的重要程度,培养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已经刻不容缓。但是,这并不是单靠学校就能独立完成的事,也不可能让家长独木难支,它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努力。

生涯规划.png

  社会提供丰富资源环境
  在国家层面,可以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展开,计划性培养生涯人才,开发教材,设立课程;同时,在立法层面,颁布相应法律确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地位,保证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常态化开设;在媒体层面,各大传媒渠道也要积极关注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对此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事实报道,呼吁社会各界对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与支持。
  学校创建生涯指导平台
  在课程层面,学校应开设独立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并配备专业的生涯指导教师,为学生认识自我和了解职业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生涯目标。
  在体验层面,学校可以开展多形式的生涯体验活动,如,设立“职业日”、参观高校、模拟面试、就业模拟训练、职业角色扮演、开设选修课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和发展自身的兴趣特长。
  在实践层面,学校要重视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和外部资源,与社区、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关系,以作为学生参观和学习的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访谈、实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了解职业情况。
  家长营造积极家庭氛围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生涯规划意识,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只关心成绩排名,不关心个人发展;不能只关心专业热度,不关心专业适合度;不能只关心听不听话,不关心价值观形成等。
  同时,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造成影响。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停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样。
  再者,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当前情形下,我国多数中学生并不能明显地显现出特别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循循善诱,帮助孩子挖掘自身兴趣特长,并将其转化为能力。
  最后,家长应该给孩子充足的自主选择机会和独立空间,不应过多地干涉孩子,要让自己处在观察者的角度,多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索,允许孩子走弯路,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不可一蹴而就,也不仅是某个单位的任务,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