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理论之类型论
类型论是由谁提出来?它强调什么?它对于中学生涯规划指导有何帮助?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就此问题做简要介绍。
类型论,我们今天主要提到类型论即霍兰德(John·Holland)的生涯理论。1995年美国心理学会颁发接触贡献奖给霍兰德,在颂词中提到:霍兰德的生涯理论提供了一个智性的工具,统整了我们对职业意图、职业兴趣、人格与工作史的知识。
20世纪60年代约翰·霍兰德提出类型论,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强调个人的行为是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人格形态与行为形态影响人的择业及其对生活的适应。类型论提出后,在生涯发展、职业心理学的领域中,引发了许多有关此理论的研究,并发展出许多评量工具。
霍兰德的类型论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 哪些个人与环境的特征,能够带来满意的生涯决定、生涯投人以及生涯成就?反之,又有哪些个人与环境的特征,会让我们无法做决定,或是做出不满意的决定,甚至做了选择后产生不了成就感?
2. 从长期的眼光看,有哪些个人与环境的特征,会影响一个人在工作上的稳定程度与改变的程度?
3.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一个人解决生涯上的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他提出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1.选择一种职业是一种人格的表现;
2.职业兴趣是人格的呈现,职业兴趣测验就是人格测验;
3.职业的刻板化印象是可靠的,具有重要的心理与社会意义;
4.从事相同职业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与相似的个人发展史;
5.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对于各种情境与问题的反应方式是相似的,由此塑造出特有的人际环境;
6.个人的职业满意度、稳定性与成就感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性。
从这些原则上看,霍兰德的理论不是单行道:职业可以改变个人,个人也可以改变环境,是相互影响的。霍兰德将个人与职业联系起来,分成六个大类。详细的内容,我们下期再介绍。
以上就是生涯理论之心理动力论介绍,学校如需开展生活规划教育,教师如需参与生涯培训,可以登录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申购生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或参与生涯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