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不少学校,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网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了几点说明。
一、劳动教育是什么?
劳动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这里的劳动教育要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
2、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
3、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二、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
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
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
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三、劳动教育教什么
劳动教育教什么?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劳动教育清单,切实解决劳动教育教什么的问题。《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做了细化和具体化:
一是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方面;
二是明确三类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
三是明确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三类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
四、劳动教育怎么教?
劳动教育怎么教?《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开设必修课,对劳动教育必修课、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劳动教育途径主要包含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个方面。
具体来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51选校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一站式解决学校开课难题,配套手册、教案、PPT、视频等内容,补齐学校劳动教育短板,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技能素养,建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推进劳动教育的价值实现。详情请咨询在线老师或拨打400-990-5160。